- 摘要:
- 本文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,我对何镜堂院士的专访。敢于选择自己的人生、坚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“设计团队”、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产生、“两观三性”的设计理念、不拘泥于“岭南派”,是他给我留下的深刻……
评论: 34 comments
- 摘要:
- 在获得国际建协2005年度罗伯特.马修奖之前,王小东和他的建筑作品并不为公众熟知,是这个国际奖项成就了他,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在中国西北边疆的这汉族设计师,以及他那热烈奔放的设计情怀。王小东的建筑作品,……
- 摘要:
- >第一次与张锦秋院士接触,是为采访报道2010年10月在京颁发的第17届何梁何利奖。有报道称,它是目前在中国公信力和权威性极高的科技奖项,张锦秋是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最高奖项――“科学与技术成就奖”的……
- 摘要:
- 朱小地有双重身份,既是管理者又是建筑师。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了无数当代中国的代表作,从建国初年的人民大会堂,直至几年前北京奥运会建筑,这个设计团队,无疑是中国建筑界的一艘航空母舰,而朱小地……
- 摘要:
- 崔愷院士是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目前最年轻的院士,这篇文章是我在2007年写的对他的评论。那时,50岁的崔愷在中国建筑设计界几乎是知名度最广的人,在大家眼中他是个幸运儿:中国勘察设计大师,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副……
谁在收藏这个作品...
70 年代人物篇
管理者
小贴士
标签收藏可以有利于您以后的内容分类管理
->进入收藏管理页。